当前位置:  首页 » 硕博读书会

《神堂记忆》一部悲痛岁月的回忆史

来源:西部皮革      发布日期:2018-07-06 10:59:56      发布人:曲建波       点击数:

《神堂记忆》一部悲痛岁月的回忆史

赵敏

  作者景军以社会记忆的视角对甘肃永靖县大川村的孔庙进行了历史的描述和分析这是一部极具意义的中国本土人类学著作作者通过实地的田野调查,讲述了大川孔庙在文化大革命时所遭遇的沉重打击和80年代以后孔庙得以重建后辉煌历史过程,描述了孔家人在这场历史浩劫中所具有的坚韧不拔的民族个性通过大川村孔家人进行了访问,试图发现人们对苦难历史的记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这段社会记忆对现在人们社会关系的重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同时,从加宏观的角度来解释乡村与国家行动之间的因果逻辑,即一个国家的权力、历史是如何影响到一个乡村的,针对这些历史事件,国家、社会、个人又是怎样进行选择性的记忆以赢得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1、文章概况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作者的文章概况作者景军主要是描写大川孔家人在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后对历史的记忆,根据当时的国家形势和国内环境不同形成了对孔庙的不同态度作者主要有两条写作主线:一是涉及人类的痛苦,包括个人经历的痛苦与村落的痛苦与记忆二是涉及改革开放以后,孔庙的重建,主要描写孔家人对苦难经历的处理,以及在一系列的政治破坏之后的乡土重建这两条主要线索贯这本书的灵魂,所以本书是一部个人与社会记忆挫败与重建的“追忆的社会史在文中作者分别借用了哈布瓦赫 “集体记忆”、涂尔干的“集体欢腾"等概念来阐释大川孔家人的社会记忆,并以此希望得到理论上的支撑

  2、具体内容探析

  “社会记忆”主要是写大川村的情况介绍、作者的作地点和时间、方法介绍以及相关的概念介绍以及本文的写作思路和主,以便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

  首先,就是历史记忆的相关内容景军以民族冲突——回汉冲突来展开章写作,回汉冲突使得孔庙被毁直到1935年,孔庙才得以重建,1953年土改以后到1984年期间孔庙又被破坏,到1984年孔庙得以重建可以看出大川孔庙经历了动荡的战争、激进的破坏经历了繁盛、重建的稳定时期,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和时间的洗礼,依然坚强的存在势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追溯历史,将大川孔庙与山东曲阜孔家相联系,以此强调自己具有的正统性和优越性。

  其次,我们将重点介绍恐怖记忆和困难记忆两个方而在辉煌的过去也总有一天会遭遇不测,下面将会具体介绍大川孔庙被封以及被毁的历史过程。“秘密会社横行于大川,各种组织均被划定为反动集团,受到严重的打击同时进行了阶级成分的划分,最后家族组织和各种祭祀仪式也受到破坏新政权在大川境地已经开始展开了自己的部署,孔家成为政府控制的控制对象。“庙管人员"便创造出一种“双重仪式"以此来强调他们对苦难过去的深刻记忆和不能忘却祸不单行,1961年修建水库使得大川村被迫搬迁,村庄消失在茫茫的洪水之中,孔家人的祖坟也难以逃脱悲惨的命运,孔庙得以重建,也许是因为人们对那段苦难记忆的赎罪,被毁的庙宇成为大川村被迫移民经历的纪念碑

  接下来进一步介绍仇恨、仪式和族谱记忆主要介绍苦难社会记忆是如何影响到现在社区治理政治的在文革期间掌权的村民下台以后,行政力就会转移到年轻人手中,他们便通过水库移民赔偿中的抗议和索赔的努力使得自己的权利得以在新勢下的农村扎根干部的年轻化和上了年纪的庙管们不断重述他们的社会记忆,使得有关的社会片段能够不断的被不同时代的人所记忆,并不断形塑着他们的社会生活。仪式在危机中消亡会在辉煌时重现,只不过这里面更多的是根据人们经历的社会史重新进行塑造、编排的

  最后,描写文化象征的记忆和在陇中寻访记忆作者通过大川孔陆和小川孔庙之间力量与权威的相互对比,发现在祭祀中存在的典礼规则和运行逻辑关系等暗含的意义作者探讨了大川人在仪式权威和典礼规则、仪式用品和宗教观念、供桌和按等分食等多方面所具有的象意义

  3、结语

  首先,作者用具体的社会事件为引入点,展开本文的论证作者借用“集体记忆”这一概念具有创新性,通过追溯记忆来探素人们的社会生活,能够更好的理解人们社会行为机制和逻辑

  其次,作者选择大川孔庙作为自己的田野调查地点,是比较具有说服效的,因为大川村虽然属于多姓村落.但是绝大部分是孔姓,这样就是使得人们对孔庙有着共同的社会记忆,可以好地契合本文的主和中心思想从这一点出发,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创作中在把握住文章的写作精的的同时,选择好适合的研宄对象

  再次,作为本土人类学的著作,本将仪式与权力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仪式作为一种软的看不见的、潜在的制约因素是权力的明显表现同时仪式作为一种文化因子有文化所特有的传承力也是某一集体组织都得以存续的基础简而言之仪式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

  最后作者由小见大,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大川故事并以哈布赫理论作为支撑真实生动的再现了“孔由式微到重建的横向历史进程作为本土人类学的经典著作在调查方法上,还是在作特点上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社会哲学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邮政编码: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