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城乡要闻

刘志杰:稳字当头 提字发力 保字交卷 全方位推动山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1-08 10:59:56      发布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加快农业特色转型、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擘画了新蓝图。山西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稳粮保供为基础、改革创新为关键、项目投资为支撑、乡村振兴为目标,力求谋事远一点,干事实一点,成事标准高一点,初步形成明年重点工作思路举措。

2022年,山西将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字当头、稳粮稳猪稳收入;提字发力、提速提质提效益;保字交卷、保障群众米袋子菜篮子钱袋子。坚决守牢稳粮保供底线,坚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粮食面积稳定在4700万亩以上,产量不低于2021年;一产增加值、一产固投分别增长9%以上、10%以上,增幅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长8%以上,增幅高于全国、高于全省城镇居民。突出抓好“十稳十提”。

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谋划出台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规定配套考核办法,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确保470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到地。在19个县实施稳产保供项目,推广小麦晚播促优等技术。分季分月分作物制定防灾避灾、减灾减损技术指导意见,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签署有机旱作部省合作协议,在8个县建科研基地,打造15个“机田证”一体化试点县,再建高标准农田280万亩、同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

特色产业稳链条提效益。出台《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实施意见》,重点打造杂粮、畜牧、蔬菜、水果、中药材产业链,精心培育链主企业、专家团队、拳头产品、特色品牌,培育百亿级产业链3~5条。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0%,十大产业集群产值增长20%。生猪年出栏1140万头,建设现代加工型马铃薯10万亩,再建设施蔬菜5万亩,冷凉露地蔬菜面积达180万亩,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打造一批出口标准果园。

主体倍增稳信心提实力。出台扶持农业市场主体倍增政策措施,打造百亿级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新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各100家。新培训高素质农民5万人。搭建集聚发展平台载体,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强镇、产业集群、产业园、加工优势区。创建一批省级以上休闲农业重点县和美丽休闲乡村。

质量安全稳品质提标准。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推广15项重点标准,认证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创建一批国家级标准化基地。打造“有机旱作·晋品”省域农业推广品牌,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积极推进黄河流域为重点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畜禽粪污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

科技推广稳队伍提活力。全力推动晋中国家农高区建设,加快黄土高原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计划全国试点。重构重塑1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分作物分区域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60项。做好农经农技农机“三支队伍”改革,市级规范、县级重构、乡设专岗,强化公益服务属性,壮大社会化服务力量。建设“1311”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完善三农工作数据库、政策库、项目库、专家库。

农村改革稳政策提权能。修订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指导汾阳市、阳泉市郊区做好再延长三十年试点。稳慎推进清徐、平遥、泽州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具体路径。启动太谷、清徐、临猗3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深化以生产托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抓好3个国家级、20个省级试点县,全省托管面积达到3000万亩。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锁定参训率、持证率、从业率和增收率,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训颁证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工稳岗就业。落实中央和省耕地地力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效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持续深化股份权能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流转、有偿退出、盘活利用等,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防范返贫稳机制提能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稳步提升脱贫县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贫困劳动力内生发展、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支撑、脱贫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低收入人口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地区社会治理等“六种能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以县域为城乡融合关键点,统筹政策、资金和考核,分类指导乡村振兴31个先行示范县城乡融合发展、40个整体推进县三次产业融合发展、46个重点帮扶县产业就业融合发展。

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制定“十四五”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垃圾治理。出台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新改造农村户厕33万户。持续抓好“路、水、暖(气)、电、数、链、废、机、田、证”,联手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美丽示范乡村2个PPP项目。特别要抓好2021年秋汛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恢复和受损农房修缮重建入住,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乡村治理稳大局提水平。建立完善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分类推进乡村治理,选树一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创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在乡村振兴三类县分别创建一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县、乡(镇)、村。

抓落实的关键要有健全机制。全面贯彻省政府抓落实工作机制要求,强化细化实化保障措施。

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农业农村现代化、设施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等“1+1+18”“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体系,落实好《“十四五”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

强化资金保障。统筹用好中央政策和省级资金,提高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比例。引导地方、金融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三个优先”政策,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强化项目支撑。全省一盘棋,储备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目前,初步谋划储备项目1566个,年度投资556亿元。实行资金项目动态调整,推进不力、不按期开工的及时调出。强化推动落实。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确保月月有任务、季季有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高效服务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引深专家团队、项目工队、营销战队“三队”包联服务,到村到户到主体开展指导服务。完善通报、现场、案例、督导“四个推动”,在全省三农战线形成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强化考核问效。按照实体化落地、项目化实施、季度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信息化创新“五化”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强化日常考核、年终交账,以严格的考核推动工作落实。

(作者系山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前进》杂志2021年第12期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社会哲学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邮政编码:030006 联系电话:0351-70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