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发布日期:2019-11-18 10:59:56 发布人:
2018年山西省襄垣县被财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瞄准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村”目标,在“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宝峰湖周边,选择了生态条件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6个村开展试点,规划了35个改革项目,在中央和省级每年补助5000万元的基础上,县级配套了1.2亿元资金,全方位保障工作,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综合改革奠定了良好开局。
一、聚焦重点,五条路径推落实
(一)拓展优惠政策。襄垣县始终坚持投资农村、经营农村、发展农村的理念,只要是中央、省、市出台的涉农优惠政策,都会高标准配套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从水、电、暖、气、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到住房、就医、养老、休闲、教育、扶贫等民生需求,实现了城乡公交全免费、高中阶段免学费、城乡居民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70岁以上老人健康长寿金全覆盖等,近三年襄垣县通过县财政直接投资“三农”的资金达到6.2亿元。
(二)壮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和培育新型产业等方式,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襄垣县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2019年1月,顺利通过了农业农村部评估验收,3月份,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20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交流典型单位之一。截止2018年底,全县有216个行政村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3086万元,涉及农村综合性改革的6个村全部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深刻调整种植结构,组织开发了农事体验园和采摘园,发展了食用莲藕、油用牡丹等特色农产品,每年每村可实现收入约300万元。大力培育致富产业。2018年冬季清洁取暖,襄垣县采用生物质供暖1200多户,引导6个改革试点村投资建设生物质燃料厂,为每村增加收入40万元。
(三)深化乡村治理。强化基层自治,围绕创建“1+12+X”的党建服务新体系,着力打造农村党群服务平台,全面加强“三基建设”,切实整治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力实施“梧桐计划”,公开引进36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服务乡村基层工作。强化乡村法治,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惩乡霸村霸,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积极开展“法律进农村”活动,加强农村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强化农村德治,充分发挥德治礼序、乡规民约在农村治理中的作用,深入挖掘襄垣人“爱干净、重形象”的人文基因,着力打造“洁净襄垣”品牌。加快推进婚丧嫁娶旧习俗等方面的改革,提倡文明、节俭、廉洁办事。深化殡葬制度改革,倡导清明文明祭扫。
(四)促进农民增收。稳产增效作保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旱作农业,保证粮食产量,全力保障农民稳产稳收。脱贫攻坚增动力。全县设立了专项扶贫资金,开设了6家扶贫超市,并把消费扶贫作为巩固脱贫、稳定增收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文旅产业强后劲。整合6个村的土地资源,在环宝峰湖周边规划建设了万亩花海、上马钓鱼风情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和农家乐,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852元,增长8.5%,位居全省前列。
(五)加强生态保障。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底色,农村综改以来,综合考虑宝峰湖“国家水利风景区”这一特殊性质,为6村1208户居民配备了生物质采暖炉,并进行燃料补贴。同时,在部分村庄周边规划建设了9座污水处理厂,实施了300户厕所改造,新建了2座生活垃圾焚烧炉,实现了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效杜绝了试点村庄的大气、土壤、水源污染。围绕“森林村庄”建设,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造林绿化工作,真正达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实际效果。
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四种模式
(一)多元化经营模式。自主经营,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盘活集体资源、统筹规划发展、培育特色产业,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抱团经营,引导多个村集体联合成立股份公司,大面积整合集体资源,结合村庄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按股权比例进行分红。村民合作,由村民自主联合经营,自由选择合作产业和方式,协商议定分成比例,县直职能部门跟踪服务,帮助指导生产运营,最终实现共赢发展。
(二)多样化治理模式。加强党的领导,以“三基建设”为抓手,从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入手,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村级运转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实施“天眼二期”工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优化配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善治理机制,延伸拓展“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集体经济审计制度和纠纷调处机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深化基层自治、法治、德治建设。
(三)多渠道增收模式。探索“房联社”模式,扎实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工作,引入社会资本成立股份合作公司,负责项目开发的房屋装修和运营管理,村集体负责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美化,村民提供场地或农房,三方按照持股比例分红。探索“土地当铺”模式,由农民自主流转土地经营权,取得“土地租金”。土地当铺与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对接,通过以入股经营项目以及打包流转方式获得收入。探索“农村电商”模式,筹建农产品电商中心,发展农产品线上交易,带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多元化发展。
(四)多层次生态模式。打造“洁净村庄”,统筹改水、改厕、改暖、改厨、改房,治违、治乱、治脏、治污、治堆等多项工作任务,突出干净整洁、生态宜居,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森林村庄”,按照“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要求,引导群众在房前屋后、院内院外、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和经济树种,有效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